学会动态

地址:天河区龙口科技大厦7楼
邮箱:ecolsgz@163.com

转发:人物访谈 | 科学出版社2023年度期刊优秀编辑——蔡卓平博士

来源:本站添加时间:2023/6/16 点击:0

  为进一步传播期刊人精神,展示优秀办刊人风采,期刊视界“人物访谈”栏目近期邀请“科学出版社2023年度期刊优秀编辑”获奖人讲述办刊经历,分享心得体会,希望能对期刊同仁有所助益,讲好期刊的故事,讲好科学的故事,助力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本期期刊视界访谈嘉宾为《生态科学》常务副主编蔡卓平博士。 




人物画像



 图片

蔡卓平,博士,副编审,现任《生态科学》常务副主编、责任编辑,广东省生态学会秘书长、广州市生态学学会秘书长。作为负责人主持各类项目30多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多篇,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个。在期刊建设、科技服务、科学普及、乡村振兴方面的工作受到新闻媒体报道百余次。入选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_主编案例,获广州科普创新奖科普贡献奖(个人)、中国科技期刊优秀青年编辑奖(骏马奖)、科学出版社期刊编辑知识竞赛一等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主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青年编辑、广东期刊优秀工作者、广东省科技期刊优秀主编、广州最美科技工作者、广州市优秀科技志愿者、广州市基层科普工作优秀科普工作者等20多种奖项。




人物专访



01
参加编辑工作以来,给您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比如约请到一篇重要稿件,参与或组织的有意义的一次编委会或期刊宣传活动,拜访印象深刻的科学家等等。

蔡卓平从事期刊编辑工作十多年,有不少难忘的事情。期间经历向知名领域专家邀约稿件成功的喜悦,也有过约稿失败心情短暂的失落;感受期刊编委会或期刊宣推会上大家对期刊工作的支持与鼓励;感触大大小小各种期刊编辑部日常活动的温情时刻。要说意义比较大、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件事,可能就是在2018年上半年,当时困惑于生态学领域期刊和编辑人员应如何更好地结合省情新特征、发挥好期刊服务生态科技创新的效能,助力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我专门组织邀请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骆世明教授、长江大学贺美教授、广东药科大学学报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刘晓涵副编审等10多位在国内从事生态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知名专家、青年才俊和优秀编辑,各抒己见,最后提炼整理金句观点并在报纸媒体以专版形式刊发呈现,集思广益。他们那次传道解惑,为《生态科学》期刊这几年的健康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编辑人员的培养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02
您的办刊“秘籍”是什么?在提升期刊影响力方面,作了哪些探索和实践?有哪些制度建设或规范维系期刊高质量内容出版?

蔡卓平办刊秘籍不是武侠片中常说的“唯快不破”,相反,我觉得应该是“慢工出细活”,当然,需要带上理想和情怀吧。提升期刊影响力,相信是很多期刊努力的方向,为之,我们也在提升编辑人员技能、扩大审稿专家队伍、调动编委职能、注重数字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开展过工作,这几年也取得一些进步。当中,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的工作还是比较关键的,一个方面,就是优化期刊编辑出版的服务意识。《生态科学》的办刊宗旨“弘扬生态学术精华、服务生态学者精英”,强调的就是“服务”。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树立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真诚地与作者沟通和交流,服务好生态科技工作者作者群和读者群,服务好生态学科发展需要,服务好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事业。注重工作细节,《生态科学》编辑人员公布办公座机、个人手机、邮箱、QQ 等不同的联系途径,不管是正常办公时间还是节假日,作者、读者、审稿专家能随时与编辑人员联系,编辑人员及时高效回复他们有关稿件的疑问与咨询,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另一个方面,不断强调选用稿件的标准是“质量为首”,不管稿件来自一流大学还是普通大学,来自国家级研究所还是省市级研究所;不管第一作者是正高还是副高职称,或者是在读学生,《生态科学》的期刊编辑、审稿专家、编委会都坚持公正对待稿件。期刊杜绝研究内容简单、达不到刊物标准要求的“人情”稿件,确保每一篇采用稿件的学术水平和质量。


03
期刊的成绩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请问您是如何从一名“小编”快速成长的,在推动编辑队伍建设中开展了哪些工作?您是如何调动主编和编委等科学家的力量办刊的?
蔡卓平想当好一名期刊编辑,我觉得起码要具备或者培养有“E-D-I-T-O-R”的几种性格特征。我将其理解为,“E”-Efficient,编辑部事务比较繁琐,期刊编辑的执行力要强,处理事情要注重效率性,工作有条有理,该完成的事情按时按质完成;“D”-Dedicated,要具有“为他人作嫁衣”的奉献精神,专杂融合、甘于服务,积极主动,努力促进期刊与自我的共同发展;“I”-impartial,要客观公正对待每一篇投稿,营造宽松多元的学术环境,以稿件学术质量为标准,当好期刊的守门员和服务者,提升期刊的公信力和权威性;“T”-thankful,作者是期刊发展的源动力,期刊编辑要懂得尊重每一名作者,感恩每一篇来稿,乐于为作者服务、为文化服务、为科技服务;“O”-Outgoing,日常工作需要经常与作者、读者、专家、编委等接触联系,期刊编辑最好具有友好、开放的心态,拓宽知识面,增强沟通交流能力;“R”-Responsible,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期刊编辑工作,不断提升编辑技能,履行好岗位职责和社会使命。
青年编辑是期刊出版行业最具有爆发性的一股力量,他们的成长发展直接关系期刊的生存和未来。《生态科学》为青年编辑队伍的发展提供优良的氛围。首先,重视学术型、复合型的编辑人才的培养。鼓励青年编辑在完成岗位工作的同时,参加学术会议、跟踪学科发展、申报科研项目、开展科研工作,多重途径提升综合能力,为期刊的专业化发展夯实智力基础。其次,支持青年编辑结合生态专业优势,发挥所学所长,参与开展科技社会服务,不断完善提升自我价值,也有机会认识到更多相关专业领域的学者,方便了约稿或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期刊的发展。
我们注重发挥编委会作用。通过综合分析编委的小学科方向、学术活跃度、社会职务、年龄等因素,邀约不同类型的编委,互为补充;同时为编委会工作的高质量进行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发挥好编委们在生态学科发展有宏观认识、领域学术研究具影响力等优势,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开展组稿、约稿等活动,从而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


地址: 天河区龙口科技大厦7楼
Copyright © 2020 广州市生态学学会版权所有
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粤ICP备20035312号  技术支持:力洋网络有限公司  
广州市生态学学会